旅游景区网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情怀

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丨“海岱考古”赓续中华文脉


【资料图】

在刚刚过去的7月,全国考古工作会在济南召开。来自全国各地的“考古人”总结梳理新时代考古文物事业亮点成就,推动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。

求木之长者,必固其根本;欲流之远者,必浚其泉源。我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、一万年的文化史、五千多年的文明史,这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础优势。作为文化大省、文物大省,山东考古发现的旧石器文化、后李文化、北辛文化、大汶口文化、龙山文化以及夏商周三代以降文化,构成文化谱系完整、文脉传承的发展链条。

走进山东博物馆5号展厅,“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——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研究成果展”汇集了全国18家文博单位300余件(套)珍贵文物,其中山东展示的章丘城子崖遗址、焦家遗址和滕州岗上遗址曾获评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。

“海岱考古近几年取得不少成果,特别是焦家遗址和滕州岗上遗址,实际上是一个石破天惊的发现。”浙江大学考古学研究所所长林留根认为,焦家遗址的发现,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大汶口文化在整个黄河流域中的重要价值。

“以山东为中心的海岱地区,是我国古代文明多元一体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区域。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波表示,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、整理、阐释工作,山东责无旁贷。截至目前,全省累计入选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21次、项目24项,“海岱考古”品牌持续擦亮。

历史文化遗产不仅生动述说着过去,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;不仅属于我们,也属于子孙后代。为让考古成果更多走向大众,更好发挥文物教育功能,近年来,山东实施文物保护利用“十大工程”,在全国率先出台《关于山东省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充分利用文物藏品资源打造精品陈列展览,激发发展活力。全省博物馆总量、一二三级博物馆数量、革命纪念类博物馆数量、非国有博物馆数量等六个指标,均居全国第一。

今年,改陈后的山东博物馆“海岱日新——山东历史文化陈列”,将“六十余万年人类史、一万年文化史、五千年文明史、三千年齐鲁文化史、一百年奋斗史”悉数呈现在大众面前。一组组数据、一件件实物、一帧帧画面,推开了观众通往古老山东历史的时光隧道。2000余件山东出土和传世文物精品,在数字化加持下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,变得鲜活可触,让博物馆成为暑期不可错过的“网红打卡地”。

“山东一域之精彩,见证中华全域之多彩。”省文化和旅游厅有关负责人表示,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,推进“山东文脉”、“海岱考古”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等重点工程,创建世界一流考古机构,打造“中华文明从未间断见证地”。(张依盟)

关键词:
x 广告
x 广告